经贸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经贸管理学院>> 党团建设
从“窑洞对”到“不忘初心”
来源:经贸管理学院 发布人:刘潭潭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19/11/8 9:15:25 更新时间:2022/4/10 10:01:31
                                                                           ——在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上的讲话

题记:在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旁边的广场上,有一尊黄炎培先生的雕像静静耸立。每日,师生们与雕像擦肩而过,但对于黄炎培先生本人及其往事却知之甚少。为了充分利用好身边的“钙源”,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经贸管理系党支部在黄炎培先生雕像旁开展了一次以现场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经典“对话”流传千古,或为人们津津乐道,或为史书亘古永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对话”的故事。
说到“对话”,我想起来成都武侯祠的一道门上有着这样一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这幅对联讲的是历史上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当年刘关张三顾茅庐终于得见孔明,在卧龙岗上,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有过一段传奇对话,即“隆中对”,这次对话为刘备“得荆州”、“入西川”进而“三分天下”指出了一条“星光大道”,因此“隆中对”流传千古,堪称传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曾有过一段有名的“对话”,有许多学者甚至将这段对话同“隆中对”相提并论,这段“对话”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红色故事——“窑洞对”。从故事的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对话就发生在革命圣地延安,那么对话的当事人又是谁呢?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74年前。1945年7月1日,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促使国共恢复商谈,6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应中共邀请以个人名义访问延安。这六人中,最为有名的便是黄炎培先生。我身旁的这尊塑像,正是黄炎培。我们每天都可能与黄炎培先生的塑像擦肩而过,甚至我们学院的一栋宿舍楼也以黄炎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炎培二字不可为不熟悉,但是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我们学院敬立黄炎培先生雕像有多少理解,又对黄炎培先生本身有多少了解呢?我记得,学院曾经对校园文化景观有过解释,提到敬立黄炎培先生塑像,主要为了缅怀和继承黄炎培先生毕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情怀和精神。由此可见,黄炎培先生一定是一位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的确,黄炎培先生曾亲自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推进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新中国职业教育影响深远。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黄炎培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1905年入同盟会,1941年与著名民主人士张澜一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主义同盟,1945年又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民盟和民建都是目前我国政治协商体制中重要的民主党派。由此可见,黄炎培先生政治活动家的称谓当之无愧。黄炎培先生在建国前一直为民主和教育奔走,却鲜少为官,1921年被北洋政府委任教育总长却坚辞不就,孤傲与清高可见一斑。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改“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无愧为“中国共产党人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
       谈了这么多黄炎培先生的生平,我们把思绪重新拉回74年前的延安。当时黄炎培等六位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到达延安后到各地进行了参观考察,看到了一个与陪都重庆截然不同的崭新气象,目睹了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这期间,毛泽东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还多次与黄炎培等人促膝长谈。1945年的7月4日下午,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内,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到: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段对话便是著名的“窑洞对”。“窑洞对”的故事广为流传,时隔多年,至今对我们党仍是很好的鞭策。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在过去让毛泽东深思,在当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警示。特别是,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共产党人重温“窑洞对”更是意义深刻,我想这也是我们经贸系党支部在今天选择在黄炎培先生塑像前举行这次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的深意所在。
      在“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能够让我们跳出“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一条重要新路就是“民主”。我想毛主席的这段话绝不是信口开河。这在当时而言,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窑洞对”故事发生前的1945年的4月23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毛泽东主席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明确地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密切联系群众,体现的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两个一切、既来又去”的群众路线,归根结底是民主路线。要实行民主政治,就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是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党,还是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执政党,都要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民主路线予以贯彻执行。
回顾我们党98年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70年的风雨辉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都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如何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我们党的青春活力,如何让我们党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我们党的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2017年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可以说,“两个务必”与“不忘初心”,虽然提出的时间相隔久远,提出的时代背景也判若云泥,但他们与当年的“窑洞对”的思想却灵魂相通、内涵一致,都讲在党取得辉煌胜利又面临新的考验之际,都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都立足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着眼于未来的美好目标。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作为89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的一份子,一定要不忘和牢记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而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窑洞对”的历史,我想一定能够为我们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搞好主题教育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经贸系党支部书记胡俊杰)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